[EO面試資訊] 只錄三大畢業生?破解EO錄取迷思,助你突破背景限制!
- eoclassroom
- 10月13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在準備報考EO(Executive Officer II,二級行政主任)的過程中,許多考生心中都浮現一個疑問:
「政府是否只錄取來自三大(港大、中大、科大)的畢業生?」
這個說法在討論區流傳已久,不少非三大院校的考生因此感到氣餒,擔心自己勝算較低。然而,這種「學歷標籤焦慮」真的有根據嗎?EO面試是否真的那麼看重出身?本文將為你全面拆解這個迷思,並提供具體備考建議。

✅ 政府招聘 EO 的原則:公平、公正、公開
根據公務員事務局的公開資訊,EO職系一向以「按才選用」為原則進行招聘。
凡符合以下條件的考生,皆可報考 EOII:
具備本地學士學位或同等學歷
通過綜合招聘考試(CRE)
中文及英文語文能力達指定要求
在EO面試階段,評核標準涵蓋:
分析力與判斷力
中、英文表達能力
領導潛質與團隊合作精神
對政府工作的理解及時事觸覺
完全沒有列明必須來自哪所大學。所以來自哪所院校,從制度上並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。
📊 錄取觀察:非三大畢業生同樣脫穎而出
根據 EO Classroom 與歷屆考生的互動經驗,我們成功見證過來自理大、城大、教大、嶺大、浸大、樹仁,甚至海外背景的考生順利通過 EO面試,獲得EO offer。
這些考生的成功絕非偶然,他們的共通點是:
答題結構清晰,表達具說服力
能就時事或政策作出分析及建議
展現對行政工作的理解與熱誠
亦有不少己入職EO的考生分享,近半數的 batchmates 並非來自三大學府,當中不乏理科、設計、商科背景的考生,他們透過模擬練習與觀念轉化,補足了行政思維的不足。
💡 真正決勝關鍵:EO面試講求能力,而非學歷背景
EO面試最重視的,是考生能否以「政府官員」的角色分析問題、清晰應對處境題,並表達立場及行動方案。
與其擔心「不是名牌大學」,不如聚焦以下三大方向:
是否熟悉EO面試評分標準?
是否掌握答題架構,能條理清晰地回應處境題?
是否具備政策觸覺及基本政府部門認識?
協助考生由零開始學習:
分析過往真題及出題方向
建立行政視角思維框架
進行高仿模擬訓練,強化應對能力
無論背景如何,只要策略得宜,準備充分,都有機會成功入職。
在EO面試中,來自哪所大學從來不是得分的決定因素。清晰的邏輯、專業的表達、穩定的臨場表現,才是脫穎而出的關鍵。
✅ 三大出身不是成功保證
✅ 非三大背景絕非劣勢
✅ EO面試重視的是「怎樣想、怎樣答」
你有機會,不需懷疑。由 EO Classroom 陪你一同進步,走上穩健的公務員之路。
(本文由 EO Classroom 綜合 EO 經驗提供,不代表官方立場 )

留言